2010年第一季度满洲里口岸化肥进口大幅增长春耕推迟启动亟待关注
2010-04-20 | 编辑:enablesite |
【
大
中
小】
据海关统计,2010年第一季度经满洲里口岸进口化肥24.8万吨,价值8372万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分别增长4.1倍和4倍。 一、主要特点 (一)全部进口自俄罗斯。 (二)单月进口量首超危机前水平。虽然年内月度进口量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增长,但1-2月份月度进口量较2008年同期相比仍分别下降19.7%和 7.2%,降幅呈收紧态势。3月当月进口6.9万吨,与上年同比增长1.4倍,与2008年同期相比增长21.1%。 (三)私营企业占据进口主导地位。一季度,私营企业于满洲里口岸进口化肥21.3万吨,增长6.6倍,占同期口岸化肥进口总量85.9%;国有企业进口2.4万吨,增长98.4%,占同期口岸化肥进口总量9.7%;其余为集体企业进口。 (四)绝大部分以边境小额贸易方式进口。一季度,满洲里口岸以边境小额方式进口化肥占同期口岸化肥进口总量的99.6%;其余以保税仓库货物贸易方式进口,此贸易方式去年同期口岸无进口。 (五)逾八成进口为氯化钾。一季度,满洲里口岸进口氯化钾20.1万吨,增长19.5倍,占同期口岸化肥进口总量81%;进口钾石盐3.1万吨,增长3.6%;进口硫酸钾1.5万吨,增长70.4%。 近两年受国际市场供求波动的影响,满洲里口岸钾肥的进口出现了较大的波动情况。自2008年起,国际钾肥垄断国家(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坚持对我国出口实行高价政策,制约了我国钾肥的进口。受此影响,自2008年底开始满洲里口岸进口钾肥也出现大幅下滑的情况,2009年我口岸进口钾肥量更是降到了 2007年以来的最低点,直到2010年口岸化肥进口才出现大幅攀升。 二、原因分析 (一)国际市场钾肥交易价格大幅下降,刺激了企业进口需求。国际垄断企业的高价政策不仅严重损害了进口者的利益,也危及到自身利益,由于中国等一些重点进口国的需求萎缩, 2009年全球钾肥供应受到重创,国际钾肥贸易量降至30年来最低,国际钾肥生产商开工率仅为50%。为了恢复贸易,国际市场上的钾肥的高价政策开始动摇,年初国际钾肥市场价格大幅下挫,口岸1月份氯化钾的均价比2008年10月的最高位下降51.5%,比2009年3月的高位下降45.4%; (二)2009年12月中国和俄罗斯钾肥出口商BPC达成2010年氯化钾进口合同,合同量为100万吨,合同价格为350美元/吨CFR。这个合同的签订为中俄钾肥贸易价格树立了标杆价,为国内化肥进口企业的正常进口奠定了价格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