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10日晚间宣布,自2010年11月16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如果算上一个月前对六家银行所进行的差别化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已是我国今年以来对主要商业银行准备金率的第五次上调。今年以来,我国分别于1月18日、2月25日和5月10日分三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此外,央行于10月13日还对工行、农行、中行、建行、招商、民生等六家银行差别化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上调之后,相关银行准备金率达到18%的历史高位,粗略估算,可一次性冻结银行体系流动性三、四千亿元。 分析人士认为,央行在一个月之内采取一次加息、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货币政策,体现出对当前流动性过剩和通胀压力的担忧。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不能期待单次货币调控对CPI产生明显作用,央行将继续推出连续调控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11月16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左小蕾表示,本次调整将收回去3000亿人民币,对控制流动性,控制CPI进一步上升将起到一定作用。 但她同时认为,全国有大小上百家银行,3000亿人民币分散开来并不算巨量,一次货币调控不会对CPI产生明显作用;而宏观调控政策,也不可能选择一步到位,会通过政策工具逐渐收回货币,减少流动性,减少通货膨胀的风险。 因此左小蕾认为,央行后续必将采取连续的货币调控政策。按照目前的节奏(10月份加息一次;11月份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来看,十二月份既有可能还将进行一次货币调控,不排除加息的可能。
长江证券张岚:调控是应对通胀的必然选择 在目前流动性充裕和物价上涨的大背景下,加息或者调整准备金率是应对通胀的必然选择。 张岚认为,10月CPI将超4%,央行副行长又在近日表示不会放任通胀。所以此次调整准备金率也在市场预期之内。不是加息就是调准备金,二者选其一。股市这几天也一直在调整等待靴子落地,总体上影响不大。毕竟从目前的流动性来看,货币政策的紧缩效应需经过几次累计之后,才会对股市有明显副作用。如果外围美元指数继续走低、大宗商品继续走强,股市会重拾升势。 张岚表示,是否有进一步调控仍要看抑制通胀的效果,如果效果不明显,不排除年内二次加息。
湘财证券李莹:上调准备金率回收约3000亿资金 李莹表示,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和国内价格上涨势头强劲使得资本市场对货币政策收紧有所预期。由于11月美国推出超预期的6000亿美元的国债购买计划,造成全球流动性宽松预期。预计G20峰会上,参会各国也将会声讨美国滥发货币,转嫁危机的做法。对应到国内,与加息不同,央行采取数量型工具回收流动性与此前提高央票利率类似,主要目的是对冲流动性,回收大约3000亿基础货币,减轻热钱流入的影响。 李莹还认为,对于市场中长期走势的影响,在于货币政策的走向的预期。因为目前国内投资者普遍认为货币政策已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这对市场中长期的风格偏好影响较大:在目前资金充裕的情况下,投资者可能更偏好不受紧缩货币政策影响,反而受到财政政策支持的消费类股。对于美元反弹和货币政策调整双重影响的周期类股中长期将一改迅速上涨,进入到波动较大的区间。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上调准备金率为控制通胀 年内还会再加息 此次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主要为控制信贷进而控制通胀,并预计年内至少还有一次加息。 郭田勇表示,此次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是为控制银行信贷,进而来控制通胀。因为目前国内通胀压力比较大,特别是美国实行二次量化宽松政策以后,国内通胀预期又在不断增强。 他分析,目前全社会存在货币总量偏多的情况,货币总量也是银行信贷的一个重要渠道,所以央行会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来遏制通胀预期。 对于年内是否还会加息,郭田勇表示,11月11日将公布10月宏观经济数据,预计CPI会创出年内新高,很可能达到4%及以上,所以央行近期加息的可能性比较大,加息幅度可能是存款利率上调25到50个基点,可能同步上调,也可能是非对称加息,如果采取非对称加息则可能存款利率会有更大幅度上调。 他预计,年内至少还有一次加息,现在还要观察11月经济数据,如果通胀水平继续上行,也不排除年内还会加两次息。
发改委张燕生:上周存款准备金率主要针对通胀压力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11月16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央行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将达到17.5%,达到历史峰值。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表示央行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主要应对目前国内经济的通胀压力。 张燕生指出在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体分为欧美等发达经济体以及新兴经济体。欧美发达经济国面临通缩压力,如美国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利率基本降为零,这种情况下加剧了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的货币压力,热钱大量流入,通胀加剧。新兴经济体国家必将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推出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等政策应对。 此次央行在加息后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一揽子应对通胀、实行稳健地货币政策之一,也同时释放出阶段性应对通胀压力的政策信号。
渤海证券:上调准备金显示抑制通胀决心
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0.5个百分点是基于10月CPI将再创新高且以后一段时间里仍会高位运行所采取的措施,显示了央行抑制通胀的决心。他表示,上调存款准备金0.5个百分点将冻结3500亿左右的存款,对市场既有实质影响,也有强烈的信号作用。他表示,近一两个月应该是加息的观察期,既观察经济走势,又观察通胀水平。他表示,12月中旬是央行评估加息效果、决定下一步措施的关键时期;12月及全年经济数据将在明年1月22日左右出台,那时也是一个关键的时间窗口。
大成基金:存款准备金率上调 三原因两后果
大成基金认为,三原因引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第一,此次央行再次出其不意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应是针对8、9月份部分银行流动性充裕,投放异常的举措。这次调整也算是对周小川“用池子来圈热钱”的呼应。第二,目前通胀的压力仍然是市场最关注的因素,从已有数据分析,通胀月环比增长率年会达到7%,这在历史上也是较为罕见的水平。第三,最近美元贬值幅度较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增加,引致外来热钱较多,央行意在用此举严防热钱冲击。 此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可能对经济产生的后果是:第一,在未来一段时间,银行信贷增量应该会有所减少,而对实体经济也有一定冲击,经济或会略有降温。第二,对于股票市场来说,还是存在负面影响的。大成基金称,也许短期股指还可能会上涨,但是略微放长一点,这样频繁的调整货币政策应该会影响到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