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天然气紧平衡状态将持续到2012年
2010-11-19 | 编辑:enablesite |
【
大
中
小】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近两年天然气需求大幅度增长,国内天然气生产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供需矛盾突出。去年冬季以来发生的几场罕见降温将我国天然气产业在快速发展阶段中面临的问题暴露得一览无余:全国大范围天然气供需失衡、应急调峰设施缺失、上下游信号传导机制不通畅…… 吸取去年的经验教训,今年一年来,无论中央还是地方,无论三大石油公司还是城市燃气企业都紧张而忙碌地为下一个用气高峰的来临做了大量的准备。日前,国家能源局还专门发出了《关于做好应对极端天气变化能源保障工作的紧急通知》(简称《通知》),要求各部门及相关企业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及早应对,切实做好能源的生产、运输和供应工作。
前三季度生产和利用量稳步增长今冬全国供气紧张的预期可控 中国能源报: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天然气的供应形势怎样? 胡卫平:今年前三季度,国内天然气产量达到698.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2.2%;累计进口LNG677万吨,同比增长71%;进口管道气27.6亿立方米;天然气商品量73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5%。目前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仅西藏、广西未通管道天然气,60%以上的地级城市用了管道天然气,全国管道天然气气化人口约1.45亿,城市天然气供气总量已达405亿立方米,占全国消费量的一半左右。全国天然气的生产及利用量正稳步增长,用气范围不断扩大。 中国能源报:您认为与往年相比,今冬明春的天然气供应状况会怎样? 胡卫平:我个人认为现在城市燃气供应紧张的根结在于目前供不应求、用气结构和城市的整体规划、衔接不通畅等几个方面。那么,在卖方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天然气应该怎么发展?就要让它变得有序、可调控。所以我们现在正在修订《天然气利用政策》,其中,最主要的考虑是修订天然气发电这一项。当然,还是那个原则,要优先保民用,即保民生、保重点、保发展。 同时,我认为到2012年之前,我国天然气将处于一个紧平衡的状态。为什么?因为目前我们引进的天然气,除了西气东输一线天然气已正常运营以外,基本上还没完成正常的由渐增期到平台期的过渡。一个大型的天然气项目,从投产到平稳输气都有一个渐增期,大约得3年。现在看来,我们虽然成功地与外方签订了新的供气合同,但这只体现了增量变化,受渐增期的制约,真正送到老百姓家里的供应商品气还将要等一段时间。 但是,我认为今年不会出现往年那样缺气和断气的现象。按照去年的经验,在加大土库曼斯坦天然气增量安排的基础上,今年早些时候就以采购液化天然气现货的方式进行准备。预计在今年冬季数九前,这个增量将源源不断进入到西气东输一线。所以,估计今年在最冷的时候,天然气在紧平衡状态下是可以保证供应的。当然也不是说没有压力,气候的变化往往是很难预料的。比如今年北京就做了延长一个月的供气准备。随着陕京三线的马上投产,也可以参加供应,这对北京市也是一个很大的支撑。北京市的供应应该讲是可以满足的。从全国来看,对供气紧张这种预期也还是可控的。 中国能源报:目前来看,要解决冬季天然气的应急调峰问题,最现实可行的方法是什么? 胡卫平:有预计今年可能是个冷冬,所以为了防止今年冬天再出现供气紧张问题,我们已经在早期上会研究并做了部署,将由中海油统一对外采购液化天然气,供上海使用,然后将供应上海的西气东输的管道气置换到内地需要的地方去作为临时的应急补充。去年,就是这样比较好地应对了当时天然气供应最紧缺的状况。 启动“十二五”规划编制推动一系列重大项目进展 中国能源报:今年以来,尤其针对近两年冬季频繁发生的天然气供需失衡,国家能源局油气司都组织开展了哪些工作? 胡卫平:2010年,国家能源局油气司主要做的工作如下: 抓好天然气规划准备工作,引导产业良性循环。去年底我们就启动了石油天然气的“十二五”规划准备工作,目前正在组织编制《石油天然气“十二五”发展规划》、《全国天然气管网布局及“十二五”发展规划》、《液化天然气“十二五”专项规划》以及《天然气储备和调峰能力建设规划(2010-2020年)》等,并组织开展全国天然气应急能力的建设工作。 《全国天然气管网布局及“十二五”发展规划》、《液化天然气“十二五”专项规划》是两个专项规划,预计明年上半年可以完成编制。针对“天然气供需失衡”这个问题,中央领导也很关心,也做了很多批示,要求比较彻底地给予解决。国家能源局就是要依据现有可以调动的资源,在现有方向上尽可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各方面的需要。我们正在着手编制的《天然气储备和调峰能力的建设规划》,与其它规划不同,是一个10年规划,也就是两个“五年”。为什么?我们要从长远看,从根本上来解决冬季天然气供应的紧张问题。一是地质储备,即利用废弃的气田建储气库,及时调峰;二是市场储备,即在用气的有条件城市建一些储气设施,可用作日调峰,甚至是周调峰。但是,这些应急调峰设施尤其储气库的建设受地质、技术、进度等诸多因素制约,目前进展比较缓慢。如果建的话要建多大的、怎么建、资金从哪来、谁是建设主体等,这些都要有规划。 今年以来,我们在推动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确保供气安全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 第一,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近期张国宝同志刚刚召开了西气东输二线第三次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对今年年底至明年正式通气前的工作做了部署,要求各部门、各企业按期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确保安全供气。 第二,推动川气东送工程的投产。我们知道,目前这个工程的一部分天然气已经输到各个目标市场,接下来就要对这个工程组织验收。 第三,在海外油气战略通道的建设方面:西北战略通道——中亚天然气管线及西气东输二线、中哈原油管道;西南战略通道——中缅油气管线,现在已经开工;东北战略通道——引进俄罗斯天然气,现正在谈。同时,中俄能源合作已经取得积极进展,中俄原油管线已经投产。 第四,在LNG接收站项目上,中海油广东珠海LNG项目、中石化山东青岛LNG项目已开工。此外,中海油浙江LNG项目也已经开工。 第五,我们也正在统筹进口的管道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国产天然气、煤层气,煤制天然气等各种资源,以进一步完善天然气输配管网、实现各种气源互相调配、互为补充、互联互通的网络化供应格局,实现安全平稳供气。为此,我们正在编制《天然气的基本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条例》,其中涉及最重要的就是管道的第三方准入等。这个条例要争取明年完成编制。 中国能源报:天然气在“十二五”规划里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 胡卫平:可以说从2000年开始到2010年的两个“五年”,是中国天然气发展最快、而且也最有成效的时期。我们希望能再用两个“五年”——“十二五”和“十三五”,基本能形成一个满足中国经济发展需要、满足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又节能环保的清洁能源使用氛围,真正建成一个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运营的全国性天然气管网,并基本完成天然气商业运营的布局。西气东输是我们规划的第一条主管道,但对中国而言远远不够,它只是搭建了未来天然气管网的基础框架,还需要继续大力发展。现在正在着手编制的《全国天然气管网布局及“十二五”发展规划》要完成的就是这方面的工作。对此,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无论是“十二五”规划还是“十三五”规划,在油气上都要有一些新的安排和考虑,特别要体现节能减排和环保这两方面。 |